土木工程學院
土木工程學院
在清明節(jié)這一追思先輩的重要時節(jié),為進一步強化黨性教育,厚植愛黨、愛國、愛社會主義情懷,土木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精心組織開展“踏尋紅色遺跡,賡續(xù)紅色精神”主題活動,引導所有入黨積極分子、發(fā)展對象、預備黨員及黨員,利用清明假期,走訪家鄉(xiāng)或工作地點附近的紅色教育基地、烈士陵園、紀念館,以實際行動銘記革命歷史,傳承紅色基因。
2023級工程造價01班
楊夢曉
清明假期,我選擇了前往鄭州市的碧沙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。
在參觀過程中,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那種堅定的信仰和無私奉獻的精神。他們?yōu)榱嗣褡宓莫毩⒑腿嗣竦男腋?,不惜拋頭顱、灑熱血,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壯麗的篇章。這種精神,正是我們今天所需要學習和傳承的。
通過這次參觀,我更加明白了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。我們要銘記歷史,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,更要將革命先烈的精神內(nèi)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,我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,堅定信念,勇往直前,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此次碧沙崗之行,讓我深受教育,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。我將把這次參觀的經(jīng)歷和感悟,化作前行的動力,努力成為有理想、有本領(lǐng)、有擔當?shù)男聲r代青年,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。
2024級工程造價02班
陳蒙
踏入中牟縣烈士陵園,肅穆之感撲面而來。蔥郁的松柏靜靜佇立,仿佛忠誠的衛(wèi)士,守護著這片安息著英烈的土地。園區(qū)內(nèi),紀念碑巍峨高聳,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 幾個大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,刺痛了我的雙眼,更震撼著我的心靈。
沿著小徑前行,烈士墓整齊排列,每一座墓碑背后,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。他們或是在戰(zhàn)爭年代沖鋒陷陣,為民族解放拋灑熱血;或是在和平時期默默奉獻,為人民幸福犧牲自我。站在墓前,我不禁思索,他們也曾是父母的孩子、孩子的父母,有著自己的生活與夢想,卻為了國家和人民,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一條充滿荊棘與危險的道路,直至獻出寶貴生命。
陵園中的烈士事跡陳列館,猶如一部生動的史書。泛黃的照片、陳舊的遺物,無一不在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。在這里,我了解到先烈們面對艱難險阻時的堅定信念,面對生死抉擇時的大義凜然。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愛國主義,什么是無私奉獻,為我們鑄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。
走出烈士陵園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。此次踏尋,讓我深刻明白,今日的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,是無數(shù)先烈用生命換來的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,我們應當銘記歷史,傳承紅色基因,將紅色精神融入血液,在各自的崗位上拼搏奮斗,以實際行動告慰先烈,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。
懷著崇敬之心,我踏上了紅旗渠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的紅色土地。當親眼目睹那蜿蜒于太行山腰間的“人工天河”時,內(nèi)心被深深震撼,紅旗渠精神的磅礴偉力,如同一束強光,照亮了我對奮斗與奉獻的認知。
在紅旗渠紀念館里,泛黃的照片、簡陋的工具,無聲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。林縣人民為了擺脫干旱的困擾,在物資匱乏、技術(shù)落后的情況下,靠著一錘、一釬、一雙手,歷時十年,硬是在陡峭的太行山上開鑿出了一條生命之渠。這種“誓把山河重安排”的豪邁氣概,是戰(zhàn)天斗地的堅定信念,彰顯著為了人民、依靠人民的使命擔當。
行走在紅旗渠畔,撫摸著渠壁上深淺不一的鑿痕,仿佛能看到當年建設(shè)者們不畏艱險,懸在半山腰開山放炮的身影。他們不怕困難,不懼犧牲,用熱血和汗水詮釋了“自力更生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團結(jié)協(xié)作、無私奉獻”的紅旗渠精神。
紅旗渠精神穿越時空,歷久彌新,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。在當下,我們面臨著各種挑戰(zhàn),科技創(chuàng)新的“卡脖子”難題、鄉(xiāng)村振興的繁重任務(wù),都需要我們發(fā)揚紅旗渠精神。它激勵著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,腳踏實地、埋頭苦干,以奮斗者的姿態(tài)砥礪前行。
紅旗渠不只是一條渠,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。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,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拼搏。
此次活動,是土木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創(chuàng)新黨性教育形式的有益探索,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家鄉(xiāng)或工作地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。通過實地走訪與深入思考,支部成員對黨的革命歷史有了更為直觀、深刻的認識,進一步激發(fā)了大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。未來,學院學生黨支部將持續(xù)開展此類活動,引導廣大黨員銘記歷史,勇?lián)鷷r代賦予的重任,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,投身到學習和工作中,為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添磚加瓦 。
掃碼關(guān)注
土木工程學院